课件编号11056599

6. 芣苢插秧歌(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64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芣苢,秧歌,Word,版含,解析
  • cover
芣苢 插秧歌 一、语言基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有之        有:取得,获得 B.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收割 2.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及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照管鹅儿与雏鸭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功与日月齐光兮 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B.《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毛(毛苌)四家。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      。 (2)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3)《插秧歌》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开篇便写“插秧”的忙碌情景:        ,        。 (4)《插秧歌》中“        ,       ———两句点明是在雨中插秧,从句中不难领会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5.下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请通过想象再现诗句画面,补写出画线句子的场景。要求:①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处不超过45个字。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余晖泼洒,映照着村落四野,村巷深处到处都是晚归的牛羊。__①__。野鸡鸣叫,声声在耳,满眼是已经秀穗的小麦,树上的桑叶稀稀落落,想必那吃足桑叶的蚕儿早已休眠,丰年在望,想想都让人高兴。__②__。此情此景安逸舒心,让人羡慕,令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答: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答:                                                                                                               二、阅读理解 (一)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桃 夭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