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选修6 环境保护 目录 总-分-总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考点三 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主题1 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资源总量较少 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对水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短缺原因 换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否可行? 资源型缺水 (我国北方) 水质型缺水 (我国南方) 缺水的类型 2.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开源 节流 跨流域调水 修水库蓄水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污水净化,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 人工降雨 海水淡化 合理开采地下水 发展节水农业,培养耐旱农作物 最主要措施 成本高,一般不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 “合理”二字很关键 注意细节: 喷灌、滴灌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换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否可行? 题组训练 1.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2016年浙江卷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 (3分)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年浙江卷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 (3分)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2016年浙江卷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4分) 答案 跨流域调水;雨水(夏季降水集中产生的多余地表水);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2016年浙江卷 10.(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答案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 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2014山东卷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9.(2012·海南地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增加城市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