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08935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新的实验 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425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术,教版,高中,选修,鉴赏,第二
  • cover
《新的实验———写天书的人》教学设计 课 题:《新的实验———写天书的人》 课 型:鉴赏课 年 级:高一 教材内容: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 教材分析:《新的实验》本课教材提供了国内外15位当代艺术家的前卫作品, 单元主题分析与设计思路: 教材版本 湖南美术-出卷网- 单元大主题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课时主题 第七课《新的实验》 主题内涵 通过深入解读徐冰关于文字的艺术作品,感受其作品中所展现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审美基调 现代艺术的问题性、创新性、参与性、实验性艺术特征。 教材提供资源 教材提供了波洛克的、汉弥尔顿、安迪.沃霍尔、徐冰(中国)等十五位中外有名的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 选用教材资源 徐冰1988年装置作品《析世鉴》(又名天书)。 课外自主资源 徐冰1999年作品《新英文书法》、徐冰2007年作品《地书》。 教学设计策略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本课设计时选取了具有显著现代艺术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对其三件作品的创作背景、展出方式、社会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感知、理解与分析,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挖掘其作品的艺术内涵。旨在通过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现代艺术,理解归纳出现代艺术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因此,我将本课课题定为《新的实验》———写天书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徐冰三件关于文字方面作品的由浅入深的分析探究,了解当代艺术的四个主要特征,。 2.了解徐冰天书《析世鉴》作品和地书的创作意图,理解艺术家对普天同文的理想的追求。 3.在活动中学会用徐冰作品“新英文书法”的书写特点,为自己的设计个性签名。 4.通过对现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的鉴赏,理解现代艺术家坚持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引发对现代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置身“天书”展出现场,近距离感受当代艺术。 2.通过亲身参与徐冰作品“新英文书法”设计签名过程,深刻感受现代艺术强调的创新精神,以及乐在其中方能体会到的现代艺术的参与性特征。 教具:布置“天书”展出现场,ppt课件、希沃教学辅助软件。 学具:白纸、铅笔、粗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开放导入:参观《天书》展览,引出新课。 1.请同学们参观老师在教室里布置的徐冰《天书》装置作品。 2.提问:同学们看看在这件装置作品中,你能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吗?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关于徐冰作品《析世鉴》的介绍 4.教师小结:在教材里《新的实验》这节课,提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装置作品《析世鉴》,可是仅仅看教材里的一张图片,不足以了解徐冰的作品全貌,本课老师将会通过对徐冰关于文字的三件作品的深入探究,与大家一起探讨并熟悉当代艺术的重要特性。 【设计意图】装置艺术展览形式导入,让学生在教室中就感受到当代艺术的创新形式魅力,也让学生在带着对这件作品的疑问,学习本课内容。 二、过程展开:《新的实验———写天书的人》 (一)天书《析世鉴》鉴赏———了解徐冰为什么做“天书”这件作品 1.徐冰《析世鉴》背景简介:徐冰是中国人,1955年生于重庆,1988年展出《析世鉴》,作品是徐冰用四年时间,把中国的汉字打散重组,创作的没有意义、内含的“假汉字”后被称为“天书”。 2.穿越时间、感受作品: 因为“天书”第一次展出在198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穿越到当时展览现场,扮演不同身份背景的参观者,发表对徐冰装置作品“天书”的看法。 3.学生分四组,运用以前学到的鉴赏方法,分别以四种观众的身份评价作品: ①第一组同学以普通人的身份,说说自己对“天书”的第一印象。 ②第二组同学扮演当时徐冰的老师,前辈,以专业角度对徐冰的“天书”进行评价。 ③第三组同学以当时慕名而来参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