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108151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5《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9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500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PPT,29张,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单元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猜一猜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走近作者 坎坷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旷世奇才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怀古诗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1.读准字音 淘(táo)尽  公瑾(jǐn)  纶巾(ɡuān) 樯橹(qiánɡlǔ) 酹(lèi) 2.解释词语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惊涛拍岸:汹涌翻腾的波涛拍打江岸。 遥想:远想。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代指曹操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摇船的桨。 华发:花白的头发。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 2.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情感基调: 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主要内容: 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雄阔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情感基调: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上片 下片 壮丽雄阔之景 壮志未酬之情 (写景 咏史 抒情) 上片 下片 壮丽雄阔之景 壮志未酬之情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研读课文 1.词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有何作用? ①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 ②“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引出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