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23837

3《短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5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742391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短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55张,PPT
    (课件网) 3 短诗五首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 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重点) 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学习目标 断 章 卞之琳 biàn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他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 于象征意味。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作者名片 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卷网-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 背景链接 读读写写 装饰 词语集注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shì 字词清单 shì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课文精讲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的风景都是客体。 “看”与“被看”主客流转,富有意趣。 第一节:第一个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第二句中,主客体转换,“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客体 第二节:第二个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但此刻“你”的整个形象或许又进入了“别人”的梦中,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那个梦见“你”的“别人”成了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变成了客体。 主体 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八个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楼” “明月” “窗子” “别人” “梦” 意象 桥 站在桥上的你 楼 窗子 梦 明月 别人 楼上看风景的人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画面一 画面二 两个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地点,却因“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画面三 画面四 “窗子”和“梦”本是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画面感 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相对的。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诗歌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诗人却从这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这给我们今后的写作以无限的启迪。 深入探究 本诗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