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62662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3380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度,学期,期末
  • cover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 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 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减)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即智伯。②韩康子,春秋末期晋国大 夫,韩氏的领袖;魏桓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魏氏的领袖。③狃,贪图。④赵襄子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⑤版,古代墙计量单位,一版长一丈,高二尺。 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而:连词,表转折 ②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送上 ③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 骄:骄傲 ④乃走晋阳 走:奔向 ⑤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伤:伤害 ⑥韩、魏翼而击之 翼:名词作状语,从两侧· A.①③⑤ B.②④4⑥ C.①②2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 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 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 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D.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 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妄自尊大,藐视一切,他认为天下的灾祸只能由他发起,他不发起灾祸 别人就没有敢发起灾祸的。 B.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与智伯貌合神离,他们虽满足了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但 并非情愿,而是各有远图。 C.面对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韩康子与魏桓子的决定较为慎重、稳妥,而赵襄子 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D.赵襄子派人秘密出城劝说韩康子、魏桓子,并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晋 阳危机由此得以化解。 高一语文第7页(共10页)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4分)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4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智氏灭亡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颔联中“鸿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语双关,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满 凶险的社会。 B.杜诗颈联议论精辟,借李白命运多舛、奷邪小人幸灾乐祸,道岀许多才智之土 的共同命运 C.李诗前两句交代了正午之时诗人在饭颗山上与杜甫相遇的情形,为下文自然发 问做铺垫。 D.杜诗沉郁深广,表达感情较为强烈;李诗直白浅易,饱含戏谑意味,有讥笑杜 甫瘦苦之意。 16.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李、杜之间深厚情谊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古人创作常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也常引入传说。曹操《短歌行》中的 ①,②”两句诗引用了《诗经·郑风》中的诗句,借姑娘对情人的思念 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韩愈《师说》中的“③_,④”两句化用《论语· 述而》中的诗句,指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苏轼《赤壁赋》 中的“⑤”一句,化用《诗经·卫风》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