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雨霖铃 柳永 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曲,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1.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情感。 2.找出词中的意象,并理解这些意象 的意蕴。 3.分析归纳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词中哪个句子最能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基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思考: 伤 直接抒情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分别时的痛苦悲伤,恋恋不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别后的孤寂之感。 直接抒情 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 品味意象 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选取了 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借景抒情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此去行程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离别难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凄切悲凉 难分难舍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实) (实/虚) 上阕: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思念苦 今宵酒醒 此去经年 杨柳 晓风 残月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酒醒伤情 惨不成欢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因情造景 情景交融 下阕: 分析: 词的上片选取“寒蝉”,“长亭”,“兰舟”等意象, 写出了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凄凉心境。选取“烟波”, “暮霭”等意象,表达浓重深远的忧伤之情。 下片选取“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达 别后的孤寂之感和相思之苦。 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含蓄。 借景抒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阕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 典型意象: 酒、柳、月、风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愁 象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征 离愁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课外拓展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阕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