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12.11.21 教学 模式 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新授课教学模式体系”: 1.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整体模式; 2.小循环多反馈模式; 3.探究模式:问题-解决探究模式、缺点-利用探究模式、类比-推理探究模式; 4.透镜式模式———小问题串模式。 重点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正确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会设计实验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道理的兴趣,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实验 器材 分组:漏斗1个、乒乓球1个、两张16开纸、一张纸条、自制机翼模型、 水槽、纸杯小船两个、粘好吸管的烧杯1个(内盛红色液体),吸管自备、 演示:漏斗多个、乒乓球多个、粘好吸管的烧杯1个(内盛红色液体),吸管若干、 喷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器、演示桌。 板书 设计 14-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液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教 学 过 程 五环节模式 小循环多反馈模式 探究模式 教 学 内 容 透镜式模式———小问题串 整 演示实验:怎样使乒乓球在漏斗中不下落? 为什么? 引入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问题1 分 第一小循环: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探究一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 解决:如何通过“吹”让纸飘、把两张纸贴在一起? 问题2 解决 学生分组进行两组探究实验: 吹纸条; 向两张16开的纸中间吹气。 转换 用所学物理知识讨论分析:比较纸两侧不同位置空气流速的大小、气压的方向与大小。 问题3 结论 得出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练习一 反馈练习一: 完成学案反馈练习一; 动手动脑学物理:试一试,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吹吸管,使烧杯中的水喷出来。 并解释现象。 问题4 第二小循环:飞机升力 探究二 缺点│利用模式 问题 气体流速变化从而改变气压,在生活中有哪些危害? 问题5 缺点 学生或老师举例:刮台风把房顶揭开等。 利用 房顶飞了,能否利用?使飞机升空。 问题6 方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92页, 找到把原理变为技术的具体方法———机翼形状。 解决 动手实践,自制的机翼模型是否成功升起。 问题7 练习二 反馈练习二: 完成学案反馈练习二。 问题8 第三小循环: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探究三 类比│推理模式 问题 使水槽中两艘小纸船中间的水流动起来,纸船位置将如何变化? 问题9 类比 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气体原理类比到这里。 推理 通过类比提出:两船间压强减小,相撞。 检验 分组实验,检验推理。 问题10 结论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练习三 反馈练习三: 完成学案的反馈练习三。 问题11 合 综合上述气体、液体两个结论,得到完整结论。 问题12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问题13 运用结论解释引入实验。 问题14 补 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15 教师讲解共性问题。 问题16 测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问题17 STS:气流偏导器。 布置作业。 课件23张PPT。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吹 气漏斗试一试,怎样使乒乓球不下落?是谁托住了乒乓球?探究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一“吹气”,使纸条飘起来. 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被托起,说明纸条上方的气压比下方的大气压___。小问题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