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46277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辽阔的草原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28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68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艺版,高中,音乐,鉴赏,辽阔,草原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蒙古民族音乐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相关 领域 欣赏、表演 教材 《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教学应以艺术的实践过程为主。本课从听、模仿、演唱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演唱歌曲,在掌握音乐知识、理解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根源和主要特点。 (二)理论依据 本课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模仿”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使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卷网-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重要内容。旨在学习和了解在我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它的独特形态和风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对蒙古族音乐有进一步了解,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2、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⑴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乌尔吐”歌曲(即长调歌曲)和“乌火尔”歌曲(即短调歌曲)两种。长调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长的气息,速度缓慢,音域宽广,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以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结束句,使曲调柔和圆润。歌词一般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词和曲的结合方式是“字少腔多”、“一字多音”,而且句中、句尾常用拖腔。短调则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其速度一般为中速或稍快,节拍最常用的是四二和四四拍。词曲关系大多一字一音,拖腔比较少。 ⑵《鸿雁》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词并制作,源于一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歌曲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乐曲为五声羽调式。曲调优美流畅,气息悠长,速度平稳。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旋律中多见4、5度的跳进,并伴有6度和8度的大跳,全曲音域跨度达11度。歌曲演唱较慢,需要气息的支撑,才能表现出悠远、宽广的草原风格与意境。 ⑶马头琴是蒙古的代表乐器。它的音色近似人声歌唱,具有圆润抒情、中低音区深沉而富有穿透力、高音明亮而辽阔的特点。演奏时它能发出悠扬深沉的声调。还能模仿马蹄的奔跑和马的嘶鸣。 ⑷在蒙古的传说中,浩林呼麦是模仿阿尔泰山区从山石缝隙中流出的小溪的水音和回音而创造出来的歌唱方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演唱方法,是由一个人唱出二个声部。也就是:在发出持续低音的同时,发出与低音距离12度以上的哨音,以哨音来演唱舒展开阔、壮丽奔放的旋律,与持续低音共同创造出一种深邃浩瀚的艺术境界。 ⑸筷子舞。"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组成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我校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节奏、识谱、音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尤其是蒙古族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讲授中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