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70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 18《文言文二则》 课件(2课时 共20+1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16068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件,2课时
    (课件网) 第十八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看看这里又会讲发生在谁身上的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李白?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 谁知道他写的古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铁杵”是什么意思? “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听读课文 李白的成功,是他努力得来的。曾经的他,也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天真少年,究竟是什么事触动了他呢?今天我们来学一学《铁杵成针》的故事。 听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学习 磨针溪 弃去 铁杵 老媪 欲作针 还卒业 chǔ ǎo huán zú 读音:féng 组词:重逢 相逢 书写指导: “辶”起笔低,平捺长伸,托住被包部分。 造句: 两位好朋友在异乡重逢了。 读音:zú 组词:小卒 走卒 书写指导: 上横短,下横长,竖要在正中,与上面点对齐。 造句: 我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我并不因此而看轻自己。 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想一想,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 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 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方”正在;“之”这里指老婆婆。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 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故事讲完了,你听懂了吗?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 从“世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李白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在磨针溪遇见了磨铁棒的老妇人,被她那坚持不懈的毅力所感动,于是回去继续学习,后来成了名满天下的诗人。 赏析 1.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 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2.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深化主旨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连李白这样有极高天分的人学习都需要勤奋与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深化主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从品读文言文中获得享受,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个故事。 课后搜集有关勤学苦读的典故,摘抄好词佳句。(课件网) 第十八课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同学们,你了解的古代文人有哪些?他们为什么会才华横溢,名扬千古?这离不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勤勉苦学。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知识渊博的古代文人,他就是车胤,你们对他了解吗? 车胤,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 囊 萤 夜 读 用口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