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70840

四年级语文下册 22《古诗三首》 课件(3课时 共25+17+1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4371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
    (课件网) 第二十二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的人生信念。 秋雨 远山 依依不舍 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 结合以上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塞下曲》 结合古诗学习的方法,分步探究,自学《塞下曲》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正字音 4.读诗句 5.明诗意 6.悟诗情 7.背诗文 交流难以背诵的地方,尝试解决 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还有哪些疑问呢? “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著作:《卢户部诗集》。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自由朗读,然后与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单”在这里读chán。 词语理解 塞下曲:古时候一种军歌。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遁:逃走。 骑:骑兵。 chán yàn 单 于 大 雁 字词学习 dān 单 独 读音:yàn 组词:大雁 鸿雁 书写指导: “厂”横、撇要充分展开; 两个“亻”左短右长。 造句: 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如何理解题目 “塞下曲” 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诗意 理解诗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没有月光 贵族首领 逃走 体会单于的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诗意: 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想要 落满 轻装快速的骑兵 率领 诗意: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理解诗句 “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从这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守边将士: 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拓展《塞下曲》(二) 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背诵、默写《塞下曲》 1 2 3(课件网) 第二十二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谁能背诵几首学过的古诗? 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正字音 4.读诗句 5.明诗意 6.悟诗情 7.背诗文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代表作有《从军行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