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2350

战后的世界格局复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71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后的,世界格局,复习
  • cover
课件13张PPT。战后世界新格———两极与冷战”复习要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的 结束的标志。二. “冷战”与美苏争霸 2.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目的。1.“冷战”的含义3.“冷战”开始的标志。4.“冷战”的具体表现 :一、《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 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② 美苏势均力敌 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目的: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1、“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冷战的表现3、古巴导弹危机5、越南战争2、柏林墙的修建4、美苏军备竞赛(核竞赛)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战后世界新格局1、(1)二战后,( )、( )和( )等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⑵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作为最大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越南北部朝鲜中国印度2、非洲的民族独立战争 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 ) 年就有 ( )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年,( )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1990196017纳米比亚4、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5、七十七国集团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二战后20 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6、亚非会议(1955年)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 2、“冷战”政策 第一、“冷战”的含义 第二、“冷战”的信号:第三、“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被揭开了序幕): 第四、“冷战”的具体表现(1945年)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铁幕演说(丘吉尔)杜鲁门主义(1)、修建柏林墙 (2)、美苏军备竞赛(“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3)、古巴导弹危机(美国:肯尼迪;苏联:赫鲁晓夫) (4)侵越战争(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3、“两极”格局形成。(东西方对峙) “北约”和“华约”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形成) “北约”:1949年,以美国为首,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1955年,以苏联为首,针对“北约”军事集团。 “北约”和“华约”都是军事政治集团。 两极格局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1991年)。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最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洲: (2)最大的殖民地国家: (3)独立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4)“非洲”独立年: (5)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亚洲印度获得独立中国、朝鲜、越南北部。(20世纪40年代)1960年(17个国家获得独立)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2、亚非会议 召开时间:1955年 目的:亚非人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会议特点: 会议的宗旨: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维护民族自决权。 3、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4、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原因:世界政局相对稳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欧、日本、联邦德国。 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5、苏伊士运河的收回: 1956年 纳赛尔 意义:有利于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列举体现战后亚非拉国家崛起的事件?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 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