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 器人(第1课时) 信息技术 五年级下册 自动避障 语音识别 寻找光源 控制温度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这个特殊的“眼睛”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 ———轨迹传感器 光电发射管 光电接收管 可调电阻 发射白光和红外光 发射白光和红外光 降低环境干扰 检测到黑色轨迹, 返回值为1,反之为0。 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 绘制轨迹地图 1.单击工具栏上的“添加色带”按钮 2.选择圆环 3.单击“确定” 按钮 4.绘制出圆环轨迹地图 让机器人沿圆环形轨迹行走的办法有很多,我们先去学习其中一种简单的办法———让机器人沿轨迹外边缘逆时针行走。 “看到”轨迹向右转 “看不到”轨迹向右转 编写让机器人沿圆环形轨迹外边缘逆时针行走的程序 1.添加轨迹传感器 2.条件判断语句中,讲条件表达式设置为“轨迹变量1==1” 3.条件成立时 机器人向右转 具体转速设置: 左电机为100 右电机为50 4.条件不成立时 机器人向左转 具体转速设置: 左电机为50 右电机为100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 条件判断 左右电机设置 机器人行走轨迹 轨迹变量1==1 左:100 右:50 外边缘 逆时针 轨迹变量1==0 左:? 右:? ?边缘 ?时针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 条件判断 左右电机设置 机器人行走轨迹 轨迹变量1==1 左:100 右:50 外边缘 逆时针 轨迹变量1==0 左:50 右:100 内边缘 顺时针 轨迹变量1==1 左:50 右:100 外边缘 顺时针 轨迹变量1==0 左:100 右:50 内边缘 逆时针 仿照机器人除了“扭来扭去”沿圆环行走外,是否可以尝试在其他形状的轨迹上行走?我们来试一下吧! 机器人除了能沿圆环形轨迹边缘行走以外,还能在轨迹上行走。 同学们想一想,要实现这个效果,需要怎样设计呢? 课堂小结 1.轨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 3.改变机器人循迹程序,实现不同轨迹的行走方式。 下节预告: 搭建与调试循迹机器人 感谢您的观看与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通过上一课自动控制温度的机器人,比较熟练传感器的基础上,对传感器模块的运用,实现学生的想法,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沿轨迹多种方法循迹的程序。 【教学目标】 1.学习素养提升:通过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2.创新素养提升: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信息素养提升:推广IT课堂运用、推进网络学习、践行网络文明。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沿轨迹走的流程图编写以及程序的设计。 难 点:沿轨迹走的流程图编写以及程序的设计。 【教学策略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法 。 【教学资源及环境】计算机教室、程序的设计、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看一段机器人视频导入轨迹传感器就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介绍轨迹传感器,通过结合图形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2分钟) 观看视频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轨迹传感器的作用以及功能,通过结合图形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深入掌握 利用导入视频,提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学生掌握轨迹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图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 师:编写机器人沿圆环轨迹外边缘逆时针循迹程序师:程序的关键设置讲解师:轨迹分析 学生学习设计程序对图形方向的了解,学生更能清楚左右电机转速的设置学生认真学习每一个模块的设置,以及相关数据的设置(5分钟)学生学习轨迹分析的具体数据,巩固重难点、知识点。 学生动手设计程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图形清楚的展示,学生才会有一个清楚的程序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