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82721

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表格式教案(含教学反思)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301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岛,初步,教学,教案,格式,认识
  • cover
基 本 信 息 教学内容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 型 新授课 学科(版本) 青岛版 章 节 上册第十单元信息窗一 课 时 第 1 课时 年 级 三年级 一、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数的认识,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所以本节课把认识分数是一种新的数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目标,从数系扩张的角度来学习分数,先把分数作为一个“量”来认识,再自然而然过渡到“率”。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感悟数形结合、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的要求,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 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本节课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力求把德 育目标有效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信息窗一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分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与起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 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 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 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学生学习分数知识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将分数的学 习分为两个学段,让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分别学习。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 在学习中认识单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在第二学段对分 数意义的认识将扩展到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本节 课属于第一学段,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和运算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可以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进行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操作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了解它们发展演变的历史,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建立分数的 数学模型,实现思维严谨的学科德育目标。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有思考的针对主要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学均分,掌握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知识,但是,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此前对数的认识都仅限于自然数(整数),认识的逻辑是:有 一个“东西”,记为“1”,几个这样的“1”记为“几”。相对来说,这种由“1”到“几”的递增思维几乎进入了自动化阶段,而分数的认识,需要建立的是将“1”均分到“几分之一”的反向思考。三年级的学生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完成新的建构。 从教学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感知也并非一张白纸。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过分数,甚至有意无意地使用过分数。故而,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推理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把握分数的本质,初步认 识分数。 四、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初步形成关于分数的数感。 (二)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体会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渗透模型思想。 (三)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和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学科德育目标,结合本节教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