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8898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3 功 功率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26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功率
  • cover
第三节 《功 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分析理解功的原理,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讨论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和功的公式。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分析功的原理。 三、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 意图 媒体 使用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展示本节学习目标,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预习。 2、请两位学生分别提起重物、轻物。并引出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再提问:哪个力对箱子的移动有“成效”,做了贡献?在演示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看书预习 观察箱子的运动状态,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箱子 (两个) PPT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含义: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概念: 物体受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请学生观察课件图片中力做功的例子,马拉车、起重机吊起货物、苹果下落,并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否做功吗?”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以下三个实例,看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总结归纳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人用力推桌子而没推动 分析:F≠0 S=0 没有做功 (劳而无功) (2)冰壶在平滑的冰上滑行 分析:F=0 S≠0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3)抱着书在水平路上走 分析:F≠0 S≠0 F⊥S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归纳总结: 不作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有力无距(劳而无功) 2、有距无力(不劳无功) 3、有力有距,但力⊥距(垂直无功) 分析、总结 观察、思考、回答各图中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原因,分析、概括、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回答、交流、讨论。 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PPT PPT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二) 功的计算: 分析三种做功情况,得出作用在物理上了力越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理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2、单位:焦耳,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1J的物理意义: 3、例题: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g=10 N/kg)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功的公式。 思考分析并动笔计算 培养学生的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PPT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三) 三、功的原理: 1、提问:请把这一块重为100N的物体搬运到1m处的地方, 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或者机械? 再问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会不会省一些呢? 2、分析两种搬运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功的原理: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提问:不省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