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放牧归》 花城版(小学)音乐 五年级下册 第三课 认识音乐的节奏(五) 1、听听歌曲伴奏中有什么乐器给歌曲伴奏呢? 2、你们能听出是什么节奏吗? 新的节奏型: 小切分节奏 XXX 新疆民族音乐中最有特色的节奏型: XXX XX (可以用小乐器、拍手、拍腿) 读法 ti ta ti 新疆手鼓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编辑标题 1.歌曲的情绪 愉悦地 高兴的 2.歌曲是几几拍 强弱规律是什么? 强弱规律: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四二拍的律动吧! 1 2 3 4 倚音 注意连音线 en 1 2 3 4 啊 来跟着视频中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跳一跳一下新疆的舞蹈吧! 课堂小结: 1.学习新的节奏型:小切分 2.新疆民族音乐中最有特色的节奏型 XXX XX 同学们 再见! 放牧归 曾宪瑞词 1=A是中速愉悦地 徐大卫曲 点i11i1|7i28 7i232i76 5634 5 牛铃在晚霞中 叮叮当 当, 牧歌在那山道上 悠悠扬 扬。 46666 |5653432 T2234668.12827|1. 23 山里的牧童 放牧 归, 鞭鞘上还挂着一抹夕 阳。 4346 312.3217 1.)11|233217|123 55 牛儿为讨好牧童的欢心, 故意 672iZ667 5 5i32i| 72i76| 把那铃铛儿 摇得更 响。 牧童望着 肥壮的牛群, 5567i2.32i7|i 牧歌里更添一杯蜜 糖。 范唱 伴奏返回 9 00 《Rn分 44 I 5行军 4346 31 2.32171.) 1123321Z|123 55 3 牛儿为讨好牧童的 欢心心, 故意 67 2iZ667 5 5i321|772176 把那 铃铛儿摇得更 响。 牧童望着 肥壮的牛群, 556 71 2.32i辽i 牧歌里更添 一杯蜜 糖。教案———《放牧归》 (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 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高段年级的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比较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本节课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课标内容,设计了通过听、唱、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来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小切分的节奏型并在歌曲及演唱中运用,另外通过合奏和律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 教学分析: 《放牧归》是一首A大调的哈萨克族民歌,由4个乐句组成。词曲结合紧密,大多一字多音,每句的句首都用了哈萨克族音乐典型的节奏“X X X”,构成了跳跃的特点,表现了牧童归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放牧归》这首歌曲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加上紧凑的节奏型,歌曲中跨小结的连音线加切分节奏弱起,都给歌曲的学唱增加了难度,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歌曲的学唱上,加入一些打击乐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节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放牧归》学习、欣赏、感受新疆民歌风格,对新疆民族歌曲有初步认识,了解新疆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感知新疆民族歌曲的独特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节奏为主线,感受体验“X X X XX ”节奏型,能够通过歌曲中密集多样的节奏型更好地表现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特点,感受出歌曲中的欢快、跳跃、热烈的情绪意境。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节奏游戏、律动、演唱等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熟练的掌握“X X X”节奏型,并能在歌曲中正确的拍、读、唱出来。 2.能用轻松自然、活泼轻快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放牧归》。 难点:把握歌曲中跨小节连音线和小切分节奏中的强起、弱起。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小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走进新疆 播放新疆美丽的风景视频 (设计意图:以新疆美丽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新疆的兴趣,想要更加了解新疆,感受新疆的习俗、风土人情。) 学唱歌曲 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伴奏中有什么乐器给歌曲伴奏,你们能听出是什么节奏吗? (设计意图:了解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