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11967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课堂亘古不变的水与月:把握常见意象品味诗词情感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162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考,与月,诗词,品味,意象,常见
  • cover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课堂亘古不变的水与月:把握常见意象品味诗词情感 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性,其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共通的,看起来作者讲的是自己,其实辐射的是整个人类的情思。因此,古今中外历代游子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会有情感上的共鸣。也因如此,历代诗人、词人在创作时,会不约而同地赋予某些东西特定的情感,这种情感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意象。 所以,我们在赏析诗词、品味情感时,一定要有迁移、对比意识,把握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以这一首之境来关照那一篇之情,更好地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比如,历代诗人、词人最钟爱“水”与“月”——— “水”蕴含的三种情思 ……………… 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以来,中国文人在诗歌中找到了他们寻寻觅觅的情感载体———水。大小诗人们用它的奔腾不息、绵长不绝,用它的清浊,用它的温度,来写愁,来写思,来喻时间之流逝、空间之隔绝……使众多诗歌因这水流而灵动起来。 (1) 水与愁绪是绝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这一句可谓以“水”写“愁”的千古典范。“一江”的浩大,“春水”的不绝,“东流”的气势,无不与李煜亡国之怅恨相映衬,自然地流露出他愁绪的浓重绵长。 读了李煜之后,再读到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就特别好理解,当诗人的愁绪与流水相逢时,愁绪也变得湿漉漉了。温、李二人虽不似李煜有亡国之恨,但承载相思别愁之苦的东流水,与李后主笔下的“一江春水”无差,悠悠江水空自流,正如李煜《乌夜啼》所言“剪不断,理还乱”。 (2) 水是永恒自然的象征。 当奔腾不息的水映入人生坎坷、年华渐去、仕途受挫的诗人眼里,就成了永恒自然的象征。比如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江水无限流淌的感觉扑面而来,而隐于其后的诗人对岁月的流逝、对自己被贬谪功业未就的感慨,也一同跃然纸上。 在滚滚东逝水面前,诗人很容易用水之无限来与生命之有限、用自然之永恒与人事之易变作对比。所以,在《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可以看到李白悲叹人生短促;在《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可以看到刘禹锡慨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 (3) 水代表了时空阻隔。 临水感怀,除却水之流动,水之横断也往往成为诗人触景生情的因子。目送亲友离开,看舟影渐远,与亲人远隔两地……“水”自然地成了他们相见、相聚的时空阻隔,而由此诞生的情思往往更显浓烈。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李之仪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写长江水,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水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也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 有了这份理解,就不难体会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表达的情感。此处,诗人用黄河的阻隔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前途茫然之感油然而生。 “月”寄托的悲欢离合 ……………… 夜晚,尤其是有月的夜晚,是诗人们情思最恣肆的时候。于是头顶那高悬的月亮,无论是圆是缺,都成了他们抒怀的对象。苏轼《水调歌头》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说道尽了诗人情思与月的关系。 (1) 月圆对应人团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一句,展现了对佳节团圆的美好向往。正因月圆象征着团圆,盼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诗人们,往往借用月的皎洁无瑕和永恒,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如张先的《诉衷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