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 】八上第四单元 第3课 工业的分布(第1课时) 【 课 型 】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知道工业的基本分类。 3.运用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4.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 5.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2.知道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并学会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图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请观察餐桌和书桌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餐桌上大多是农业产品,而书桌上都是工业产品。其实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学习,也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工业产品远不止这些!那么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又是怎样生产的呢? 学生观看图片餐桌和书桌:初步感知工业产品并且注意和农业产品的区别! 学生在教室(“展览室”)寻找工业产品? 并思索工业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 演示 与记录 新授:(板书) 一、工业与我们 (教师讲述) 服装和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我们就以服装和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 学生读P79页图4.7上面的文字说出工业的定义,分析以下问题。 1. 服装和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而进行的) 3.棉花和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农业产品和自然界)生产服装和汽车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出工业的定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对比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的能力。 师生共同观看服装和汽车的生产流程图:(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上游企业主要是采集资源,中游企业主要是生产加工材料,下游企业主要是生产面向生产、生活的具体产品。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比如汽车生产不仅需要钢材,还需要轮胎、玻璃) 【教师总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工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产品。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参照P80页的活动1思考面包是怎样生产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 汽车的“追根寻源” [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流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多媒体列表展示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较 [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生产主要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生产。 教师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A、煤炭工业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