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37975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30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765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PPT,30张,课件,遗传物质,要的
  • cover
(课件网)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核心素养 1.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应具备的特征 (生命观念) 2、总结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科学思维) 3、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稳定性 2、连续性 3、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4、变异性 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什么结构或物质具备这些条件呢? 雌配子 雄配子 体细胞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及实验思路 1、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实验思路 体细胞 N N 2N 2N 一、考点整合与提升 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科学家们发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的含量比较稳定,特别是DNA的含量很稳定,在核酸中DNA与 RNA之比为1:0.05,因此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科学家们设法把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以证明究竟什么是遗传物质。 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呢,还是蛋白质 ? R型 S型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种类 种类 荚膜 菌落 生物特性 R型 无荚膜 表面粗糙 无毒性 S型 有荚膜 表面光滑 有毒性 二、实验证据 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①R型活细菌 ②S型活细菌 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R型活细菌 ③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 混合注射 注射 注射 小 鼠 不死亡 死亡 不死亡 分离出S型活细菌 死亡 分离出S型活细菌 结论: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但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④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过程及结果 S型活细菌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DNA+DNA酶 R R R R R R R S S 结论: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才遗传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还可以证明:(1)多糖、脂质、蛋白质、RNA、 DNA水解产物等不是遗传物质; (2) DNA可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 细菌( ) A、无毒R型,有毒S型 B、有毒R型,无毒S型 C、有毒R型,有毒S型 D、无毒R型,无毒S型 A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T2噬菌体 结构: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是由一个蛋白质的多面体外壳和一个DNA芯子组成。 原理: T2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侵入别的细菌 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 (2)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过程 方法:同位素示踪技术 ①用含35S或32P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或DNA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 ② 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入未被标记大肠杆菌 ③搅拌、离心 ④放射性检测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含35S的细菌 ①标记细菌: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 结果 经搅拌、离心后获得 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上清液 沉淀物 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以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物具有很低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在实验中,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在搅拌器中搅拌不充分,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被35S标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