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54341

人教版数学六下4.2.2反比例 课件+练习

日期:2024-06-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6543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数学,六下,4.2.2,反比例,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下4.5反比例 选择题 1、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高和( )成反比例。 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底面周长 2、两个量成反比例的是( )。 A、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B、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C、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与高(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下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圆的半径和面积,(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5、教室里的面积一定,教室里的人数和每人占地的面积( )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6、一项工程,如果甲队独自先做5天后,乙队接着独做3天能完成任务;如果乙队先独做9天后,甲队接着独做3天也能完成任务。则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 A、1:3 B、5:3 C、3:1 判断题 7、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成反比例关系。( ) 8、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关系,就成反比例关系。( ) 9、煤的数量一定,每天的平均用煤量与使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 10、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成反比例。( ) 答案解析: 1.B 解析: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且圆柱的体积一定,所以圆柱的高和底面积成反比例。 故选:B 2.C 解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乘积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易知,C选项满足比值一定。 故选:C 3.A 解析:三角形的底×高=面积×2(一定),是乘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故选:A 4.C 解析:因为圆的面积是:S=πr2,所以S÷r2=π(一定),即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但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不成比例。 故选:C 5.A 解析:人数×每人占地的面积=教室里的面积, 教室里的面积一定,也就是这两种量的乘积一定,所以成反比例。 故选:A 6.C 解析:第一种方案,甲多做2天,第二种方案,乙少做6天。所以甲做2天=乙做6天。即工作效率为3:1。 故选:C 7.错误 解析:因为:被减数-减数=差(一定),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不成比例。 故错误 8.错误 解析: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成正比例关系,一种是成反比例关系,还有一种是不成比例关系(如一段路,已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就不成比例关系)。 故错误 9.正确 解析: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煤的数量有下面的关系:使用天数×每天的平均用煤量=煤的数量(一定)。已知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和每天的平均用煤量的积是一定的,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可得: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 故正确 10.正确 解析: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一定),是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故正确(课件网) 反比例 反比例 课程编号:TS2110010102R62020501DLL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讲师:代代老师 学习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重点) 2. 经历探究反比例意义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难点)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2.正比例关系式: 想一想 (一定)。 情境导入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探索新知 说一说 (1)表中有哪两种量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