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97163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四 正比例和反比例-4.1《变化的量》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749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小学,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教案
  • cover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题 变化的量 课时 1 备课人 学校 花园小学 教材分析 “变化的量”是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的一节准备课。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预测未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变量,有些变量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材在“变化的量”这一课中,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变量与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体会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单价、数量、总价等)、探索数和形的变化规律、字母表示数以及五年级和六年级上学期的看图找关系,已经为学生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本节课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对这些变化的量有一个整体的结构化的认识,知道可以多种形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学生有了一些变量的生活经验,但是从数学的角度学生对具体情境中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能感悟不多。 教学目标 1、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2、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有表格、图象和关系式多种形式。3、引导并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出变量并体会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 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想激趣,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比如:一袋大米,吃了的重量和剩下的重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量的变化情况。《变化的量》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活动一:观察并回答。下表是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年龄出生时2岁4岁6周岁体重/千克3.514.018.021.0教师提问: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它们是固定不变的量还是变化着的量?3、说一说6周岁前,小明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观察到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小结: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互有着关系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由此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5、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示书上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8时等指的是什么时刻?2、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时刻?3、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小结: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变化的周期是一天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教师提问:1、这位学生的发现里哪几个量是变量?7和3是不是变量?为什么?2、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用h表示当时的气温,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3、为什么在关系式里要用字母来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和当时的气温?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