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3.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看图片猜寓言故事的游戏。哇!你们知道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真了不起,其实寓言就是小故事揭示大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提醒亡和牢是生字。 (“亡”第一笔点在竖中线,第二笔横稍长,起笔在横中线,第三笔竖折起笔在竖中线左边,折段不宜过长;“牢”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 指名读题(提醒牢是边音),齐读课题。 3.那么《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看着屏幕,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2.同学们认真倾听的样子特别可爱,一定也想自己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其实概括课文内容还能更简洁一些,谁能尝试完成这个填空?(自由说,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两次)第一次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次为什么会丢羊呢?(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出示词语“羊圈”,“圈”,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读词。还有个读音组词“圆圈”。 出示词语“窟窿”,“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读词(注意轻声)。 你能让羊圈破个窟窿嘛?请生上台擦羊圈,取羊。夜里狼就是从这个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的。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2.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请你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人 课文中谁来劝养羊人了?出示词语“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坊的提土旁表示城市中以道路划分的居住生活区。“方”提示读音。读词(轻声)。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生:着急的心情)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生:“赶快”这个词)好,如果你是那个街坊,就请你把这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其他街坊,你还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劝告养羊人的?(生:担心)能读出这种担心吗?(生读)师追问:发现他又重读了哪个词?(生:堵上)对了,看当我们重读不同的词,就会表达出不同的心情。 现在我就是养羊人,请你们来劝劝我。 3.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 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名读。 养羊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直接告诉大家养羊人想说什么吗?(生: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面对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报着怎样的态度?(生:满不在乎)能把养羊人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读出来吗? 以同桌为单位,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他们的对话。找生表演。 4.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