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2053

北师大版八年级 8.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课件+练习)(6份)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58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八年级,中位数,与众,教案,课件
    8.2中位数与众数 知识点:中位数 理解过程: 数学情景 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理说:我餐厅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430元. 会计说:我的工资是1270元,在餐厅算中等偏高的收入. 服务员甲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080元. 弯弯囡前来应聘心里在琢磨: 数学情景分析: 经理说餐厅员工月平均工资为2430元,会计说:我的工资是1270元,在餐厅算中等偏高的收入.服务员甲说:工资是1080元的人数不是一个.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餐厅员工的收入情况. 月平均工资243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430元,说明餐厅每月将支付工资总计2430×7=17010元. 会计说的工资是127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3人的工资比他高,有3人的工资比他低). 理解结论: 1.基本概念 中位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时,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提示注意 A.中位数是唯一的,它不一定在原数据中出现.其单位都与原数据的单位名称相同. B. 计算中位数,要先将所给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找到中位数.设数据的个数为n,当n为奇数时,第个数是中位数;当n是偶数时,则第和第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C. 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D. 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部分数据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知识点:众数 理解过程: 数学情景2 某篮球俱乐部的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85米,1.96米,2.02米,2.05米,1.86米,1.94米,1.85米,2.08米,1.98米,1.97米,1.98米,2.23米,1.98米,1.86米,2.02米. 问题发现 (1)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98米、中位数是1.98米. (2)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依次是: 结论:像1.98在本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 理解结论: 1.基本概念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提示注意 A.众数着眼于各数据出现的次数,其大小与该组的部分数据有关,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列,只要找出该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即为众数. 因此,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用众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B. 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C.计算众数则是根据定义,采用观察法,当不易观察时则采用列表表示各数据出现的频数来寻找. D.一组数据的众数是不一定唯一;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能在原数据中出现. E.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不同.(2)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惟一的,而众数则不一定惟一. 在特殊情况下,三个数可能是同一个数据.(3)在实际问题中三者都有单位.(4)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就要看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系问题而定. F.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由于描述角度的不同导致适用范围的不同,其中,平均数最为重要,应用最为广泛. 经典例题 例1电脑公司的王经理对2008年11月份电脑的销售情况做了调查,情况如下表: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2008年11月份电脑价格(与销售台数无关)组成的数据平均数为 ,中位数为 ,本月平均每天销售 台(11月份为30天). (2)如果你是该商场的经理,根据以上信息,应该如何组织货源. 解析:本题是求平均数以及利用众数进行说理的实际问题,解题时应注意理解题意,电脑价格的平均数与销量无关,所以(1)平均数为(6000+4500+3800+3000)÷4=4325(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