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3202

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部分第七章水和溶液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52085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化学
  • cover
课件65张PPT。科 学 2013年浙江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七章 水和溶液 1.(2012·杭州)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自来水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因此不能代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臭氧净水的原理是杀菌,属于化学性质;活性炭净水的原理是吸附杂质,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D 【解析】将100 g甲、乙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甲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因为从t2 ℃降到t1 ℃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错;将100 g甲、乙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时,由于甲物质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还是100 g,所以甲<乙,故C正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g+溶解度)×100%,甲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仍然饱和,质量分数用t1 ℃时溶解度计算即可;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按照t2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只要比较出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t2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即可,通过图像可知甲>乙,故D错。 答案:C 3.(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解析】a、b的饱和溶液升温后,a溶液中析出晶体,说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了;b溶液中还能溶解晶体,说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C。 答案:C4.(2011·温州)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由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蔗糖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故选A。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利用公式的变形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解。【解析】(1)自来水厂对自来水要进行沉降、过滤、消毒三步处理;实验室里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2)水的沸腾是物理变化,水电解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根据“正氧负氢”可得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3)节约用水的做法有淘米水、洗菜水再利用,利用喷灌、滴灌等。 【答案】(1)沉降、过滤、消毒 蒸馏 (2)A(或水的沸腾) 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 氧气 (3)AD 【解析】本题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g+溶解度),由图可知t1 ℃时,a,b的溶解度相同,则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C符合题意;A选项未指明温度,a,b的溶解度无法比较;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取晶体,B选项不正确;t2 ℃,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a比b多,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解析】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故A错;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故C正确;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 【答案】C 【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