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39344

浙教版(2020)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课件(32张PPT)

日期:2025-11-12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0950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信息技术,1课,32张,课件,信息,第一
  • cover
(课件网)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 走进信息世界 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 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经,来到大雷音寺, 如来佛祖问:带笔记本了吗?带优盘了吗? 移动硬盘也行啊!师徒四人面面相觑,不知 所措!如来佛祖只好说:那请你们回去吧, 我用网络把经书传给你们! 信 息 时 代 信息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一起去探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 呃,什么是信息呢? 红灯停! 绿灯行! 在当今这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的存在。 在当今这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的存在。 秋风扫落叶 烽火狼烟 敌人入侵 在当今这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的存在。 1、早晨闹钟响起,可以告诉我们信息:起床时间到了。 2、坐公交车的时候,公交站牌看到的信息:几路车和公交路线。 3、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民生时事等信息。 列举生活中的信息: 声音 文字和数字 视频 符号 4、试卷上的 表示正确, 表示错误。 小组交流:在每天的生活中,还获取了哪些丰富多彩的信息?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什么是信息? 正确答案: 钢刀 火石 指南针。 生存实验 钢刀能获取猎物 火石可以取火 指南针可以指明方向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 超过二公斤。 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 参考物品有:电脑、钢刀、水、饼干、打火机、火石、指南针。   1954年,加拿大某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者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感觉剥夺实验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 也是人类生存的 实验告诉我们: 基本条件 基本需求 信 息 的 特 征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都是信息的载体。 依附性 交通信息依附于信号灯 时间信息依附于钟表 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 但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及其理解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价值相对性 股票书籍对学生 没多大意义 英文写作书籍对 学生有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可利用的效益会发生变化。 如:天气预报的时效性比较短,而软件操作手册的时效性相对比较长。 时效性 今天的天气预报 信息明天就过时了。 书本的时效性相 对会长一些。 信息总是在传递的过程中。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 传递信息的途径很多,比如:语言、表情、动作、书籍、网络、广播、等。 传递性 有一句成语说: 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 信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能被多个认知主体接收和利用。 可共享性 萧伯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讨论: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会因为我们某个人看了就消失吗? 我们下载了某个软件,这个软件别人还能下载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