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4

哀江南[下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103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江南,学期
  • cover
课件68张PPT。 哀 江 南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子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唐,自称云亭山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用十年时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名著《桃花扇》。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升并称“南洪北孔”。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孔尚任的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是我们今天考查他平生思想的重要资料。《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的反映了明末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着重揭露昏王当朝,权奸掌柄,文争于内,武哄于外的腐败政治。剧中主人公李香君,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思想和是非界限。她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不为利诱,不畏权奸,十分感人。此剧以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富有诗意的文学语言,严谨别致的戏剧结构,而与洪升的《长生殿》并称为清代戏曲的“双壁”。 《桃花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收获之一。它把普通人的爱情遭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颂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它写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7世纪末我国城市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思想。在作品中妇女的地位受到了尊重。它在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中,揭示了腐朽政权必然灭亡原因。全剧结构紧凑,富于悬念,波澜起伏,前呼后应,曲辞优美,感染力强。因此,几百年来在舞台上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哀江南》出自《桃花扇》最后一出的“余韵”(又名《渔樵话兴亡》);其主要内容是:南明亡国以后,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在南京的龙潭江畔相遇,恰巧又遇上相识的老赞礼(祭祝时候司仪的官),三人,凑拢饮酒叙旧,各自说、唱。抒发亡国隐痛。老赞礼唱的是神弦歌《问苍天》,柳唱弹词《秣陵秋》,苏唱的就是本课文的一套北曲《哀江南》。 主题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李香君李香君30集电视剧《秦淮八艳》剧照:李香君 《哀江南》由七支曲组成,借一位教曲的艺人重游南京城所见所感为线索,写南明亡国后城郊、陵墓、宫阙和往日繁华地区残破荒凉景象,话兴亡之恨,抒亡国之痛。全篇寓情于景,通篇没有一个带感彩的字眼,但陵荒殿圮、旧院等处的—片瓦砾的记录,整个南京城伤心惨目局面的如实写照,却无处不倾注着浓郁的感情,使人为那悲凉的气氛所触动、所感染。《桃花扇》全剧曲文精雅工丽,颇多用典,而这套曲子却全用白描,曲词语句形象,色彩凄迷,音节哀切,一字一泪,十分动人,不愧为是全剧的压轴套曲。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