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738

语文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过关检测(23 劝 学)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27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大纲,1册,45分钟,过关,检测
  • cover
23 劝 学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的形、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跬步(kuǐ) 参省(shěnɡ) 骐骥(jì) B.槁暴(pù) 蛇鳝(shànɡ) 其曲中规(zhònɡ) C.驽马(nǔ) 二螯(áo) 金石可缕(lòu) D.舟楫(jí) 闻者彰(zhānɡ) 锲而不舍(qiè) 答案:D 解析:A项“省”应读“xǐnɡ”;B项“鳝”应读“shàn”;C项“驽”应读“nú”,“缕”应写作“镂”。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答案:D 解析:A项“足”是“脚”的意思;B项“绝”是“横渡”的意思;C项“暴”是“晒”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造假。 B.用公一也 一:专一。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省察。 D.声非加疾也 疾:强。 答案:A 解析:A项“假”应为“借助,凭借”。 4.对下列句中通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B.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饣甫”通“哺”) C.欲有求于我也(“有”通“又”) D.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解析:C项“有”不是通假字,和“无”相对。 5.下列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蛟龙生焉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金就砺则利 C.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①虽有槁暴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两个“虽”均为“即使”,连词。A项,生:①通“性”,本性,名词;②产生,动词。B项,利:①使……跑得快,使动词;②锋利,形容词。C项明:①明达,形容词;②智慧,名词。 6.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解析: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利”,形容词作使动动词。C项“日”,每天,名词作状语。D项“”,使……弯曲,使动动词;“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7.怎样理解“学不可以已”这句话? 答案:“学不可以已”是《劝学》的中心论点。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即积累、坚持、专心。 8.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的? 答案:(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 (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且得出结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学不可以已”。 (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9.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句说明。 答案:本文设喻的特点主要有:(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NF037?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不舍”和“锲而舍之”,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