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8090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28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3次 大小:23470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PPT,28张,课件,晚春,下册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晚 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故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作于元和11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的感叹之情。 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听读诗歌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疏通诗意 晚春 大意: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只知道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才气、才华 大意: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赏析诗歌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合作探究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草木之春即将离去,在最后时节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态留住美好的时光。 3、同是暮春时节,其他诗人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致呢?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暮春感怀》 戴叔伦 病香无力被风欺,多在青苔少在枝。—《暮春对花》 崔橹 都表现出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但韩愈笔下的景物为何会呈现出格外的生命力? 韩愈想告诉我们什么? 5、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合作探究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时光、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