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价值就在于思想。鲁迅,上世纪最伟大的存在和最忧患的灵魂,他的思考触及到历史的高地,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到《社戏》《故乡》《孔乙己》和《雪》,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鲁迅毕生从事的是改造民族灵魂的工作,他的作品在审视历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揭示国民性弱点以重塑民族灵魂方面,显示出重未有过的历史深刻性。 他从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命运多舛和知识分子前进道路的辛苦坎坷,以炽热的爱国之心展现“立人”思想。 鲁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前进道路上无可争议的前导和指明灯。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节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 迅 搽 玄虚 渺茫 摧残 诓骗 省悟 脊梁 诬蔑 脂粉 前仆后继 怀古伤今 埋头骨干 舍身求法 自欺欺人 chá xuán miǎo cuī kuānɡ pū xǐnɡ jǐ miè zhī 搽:涂抹。 诓骗:说谎话骗人。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埋头苦干: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执着于某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 息的人。 拼命硬干: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农民领袖和精忠报国、 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 舍身求法:为追求某一种规范(诸如公平、正义等),不惜牺牲性命。 第一课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之论证方式 任务 一 你来分辨 : 明确全文观点 活动:小语同学回顾第二单元的知识,再一次了解三篇文章的论点,但在这篇文章中却发现了两处 表明观点的句子,一时陷入困境,请你帮他分析并明确。 01 02 03 《精神的三间小屋》 表达作者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注。 《论教养》 论说对“真正的教养”的看法。 《敬业与乐业》 论说“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哪一句是作者的观点 句子1:于是 有人 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句子2:我们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句子1中的“有人”显然是指他人,是作者在转述别人的看法,而不是作者自己的看法或态度;句子2中的“我们”就包括作者在内的那部分人,自然体现出作者的主张,是全文的观点。 分析: 2、为什么要先说别人的观点呢 别人的观点就是作者反对的依据,也就是靶子,立靶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批靶子,为了驳倒它,在驳倒对方之后才立起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驳论文 立论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 3、什么是驳论文? 4、鲁迅何以要批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那时,离“九一八”事变已三年有余,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悲观论调。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国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驳论文往往针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具有很大欺骗性和很强倾向性的思潮而作,因此体现针对性、实时性和指引性的特种。 任务 二 你来批驳 : 梳理论证过程 活动:驳论文有三种形式批驳方式:① 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 ② 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