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第二学时《我不挂帅谁挂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梅派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的欣赏,了解京剧上口字、尖团字的咬字规律,感受板式对人物情绪及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模仿体会唱段唱腔韵味及表演动作。 2.通过感受、欣赏、模仿、对比、口传心授等方式感受流水板式,咬字行腔。学唱梅派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及表演动作。 3.通过本课唱段的欣赏和学习,初步了解京剧梅派表演艺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模仿和体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浓厚的民族艺术文化自豪感,树立传承文化瑰宝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门多样化、综合性的艺术,已有200年历史。由于现今音乐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普遍接触流行音乐较多,对传统京剧艺术接触较少,还仅停留在了解四大行当的阶段,对昆曲更是知之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京剧,喜爱戏曲艺术,并激发对这项中华艺术瑰宝传播和继承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模仿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学习唱段动作,把握板式、咬字、行腔韵味。 2.教学难点:把握唱段演唱的板式、咬字、行腔韵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课前播放具有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新贵妃醉酒》 题设:在大家刚刚听到的流行歌曲中融入了什么元素?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与戏曲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以视听相结合的形式明确课程方向,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学习。 (二)温故知识 1.题设:京剧分为哪四个行当?有哪四门功夫?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板式?京剧的场面? 2.学生抢答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复习前课程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三)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1.导言题设: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能够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艺术舞台,有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回答 3.观看视频 4.学生小结所获知识点 5.教师小结 (四)唱段学习 1.教师演唱导入 (1)导言:接下来老师抛砖引玉,先来给大家演唱一小段。回顾提问京剧服饰名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穿的戏服是京剧中哪个行当的服饰? (2)学生回答 (3)导言:请大家仔细聆听演唱,想一想我演唱的是哪个人物? (4)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5)导言:提到穆桂英们就会想到杨家将的故事,穆桂英是我国家喻户想的巾帼英雄,谁了解她的故事可以给大家讲讲? (6)学生讲故事 (7)教师补充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唱调动课堂气氛,抛砖引玉,引出学习内容《我不挂帅谁挂帅》,了解其行当及唱段故事背景。 2.带问题欣赏 (1)导言题设: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来欣赏一下京剧名家李胜素演唱的这个唱段。 @1.题设:这个唱段运用了哪种唱腔 唱段分别运用了哪两种板式? @2.题设:结合书中唱词找一找唱段中有哪些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 (2)欣赏梅派表演艺术家李胜素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 (3)回答问题@1 (4)根据单句演唱分析板式并随演唱练习拍板(西皮流水),分析板式情绪 (5)分析板式(西皮散板),分析板式情绪 (6)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唱腔板式,让学生感受板式对唱段情绪及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 (7)回答问题@2 (8)教师范唱,根据演唱中对比分析找出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 (9)练习朗读这些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逐句完成) (10)讲解京剧上口字及产生原因,讲解尖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找出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了解京剧上口字、尖字并模仿练习。 3.解决发声 (1)题设:唱段用真声还是假声演唱? (2)学生回答 (3)教师举例对比,(今天天气真好)学生模仿感受大小嗓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