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1课时 体 味 文 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普遍存在: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_____。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_____。 2.形式各异: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_____。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 的色彩。 课前自主学习 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____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_____的部分 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_____现象,是人类_____ 的产物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 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_____和_____文化,也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_____文化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 凝结在一定的_____之中 经济、政治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特有的 社会实践 创造 发展 享用 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丰富形式: 思想、_____、信念、信仰、_____、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社会作用: (1)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_____力量。 (2)作用途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表现:不仅表现在_____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____的历史中。 理论 道德 精神 物质 个人 民族和国家 【自我小测】 [判一判](下列观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化是指包括“三观”在内的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 ) 提示: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意 识形态性质和非意识形态性质。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 ) 提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 × 3.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 ) 提示:精神产品不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要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物质载体 得以展现、传承。 4.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 ) 提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通过物质载体得以展现、传承。 √ × [选一选] 1.2019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在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看的艺术表演属于文化,文化就是指艺术 B.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就有的 C.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文化是自然界特有的现象 【解析】选C。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符合题意;艺术只是文化的内容之一,A不符合题意;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D错误。 2.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等。由此可以看出 ( ) 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就无法生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由材料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但二者并不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我国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据此回答3、4题。 3.这一活动不仅给老少边穷地区送去了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