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87743

第6课 哈姆莱特(节选)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0759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哈姆莱特,节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6课 哈姆莱特(节选) 1. 体会文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 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 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感受哈姆莱特的人文情怀。 素养目标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1564— 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前往伦敦谋生。他先是在伦敦剧院门前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给世人留下了37 部剧本、2 首长诗、154 首十四行诗和一些杂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生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17 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作者简介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 — 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 1607 年,包括八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此时)、两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8— 1612 年,包括四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哈姆莱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这部戏剧讲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个性解放”的旗帜,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浸在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中,而是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 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一本丹麦史书,讲述的是发生在8 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 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但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他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 资料链接 《哈姆莱特》剧情梗概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整个社会和国家。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