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工作单位:滨湖中学 使用日期:2012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等活动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我们周围的微观、宏观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原子也还有微观结构。 2.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培养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了解人类的探索历程。 2.通过自主学习竖立科学的物质世界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能够描述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神奇的宇宙、原子的结构)、视频显微镜。 学生:冰糖、蜡烛、火柴、小烧杯、搜集“夸克”和“纳米科学技术”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展示目标】 有没有同学玩过弹弓?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自己玩弹弓的本领? 请大家思考一下,必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为什么弹弓能把粉笔头弹出去,黑板在被粉笔头碰击之后为什么发出“砰”的声音而且还会留下粉笔印? 对,我们把这个力叫弹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弹力 弹簧测力计 投影:学习目标 一名学生表演玩弹弓,其余的学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因为弹弓有能量。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1.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还有不同实验吗? 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是哪些器材?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谁能给弹性下个定义呢? 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拉力不恢复原状。)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学生思考交流。 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 弹簧、直尺、橡皮筋、气球。 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刚才同学们在弯尺子、拉橡皮筋(或弹簧)、压扁气球时,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把弹簧对手的这种力就叫做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思考一下:一个弹簧一定有弹力吗? (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