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4100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4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版新课,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 cover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说,师点评。 2.师: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 1.师:是呀,《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看文中回忆了小英子的哪几个有关骆驼的片断。 生自读。 3.交流 板书:学咀嚼(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旁边;相 机指导学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处用了这个“嚼”字地方, 了解其口语、书面语的不同读音。)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 1.师: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2.交流“学咀嚼” (1)请研读了“学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 (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①读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吗?(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是什么让她“呆”了? B.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C.师: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齐读本段。 D.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