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4104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说课教案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39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新课标,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
  • cover
《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有四篇课文。《杨氏之子》是文言文,《宴子使楚》是一篇传统的精读课文,《半截蜡烛》是个剧本,《打电话》是一段相声。学习这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为了达成这样的总目标,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确定了三个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而“会写6个生字”“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背诵课文”在第二课时完成。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第一课时。   为了顺利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为:谈话引入→解题→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引入:   我是这样引入的:亲爱的同学们,最近两个周,我们都在研究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不信,你读一读《杨氏之子》这篇文章,会有同感。   这样的引入力求彰显三点:(1)语言简洁,(2)直奔目标“风趣幽默的语言”,(3)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孩子们价值取向。(4)最后,学生看着教师板书课题,齐读。学生看到的是生成的过程,不是生成的结果。教学的时候,生成的过程远比生成的结果重要得多。   二、解题   解题这个流程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1)理解《杨氏之子》题目的意思。分四步落实。   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子”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借助字典查一查,“氏”是什么意思?   第三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并要求学生写下来:杨家的儿子。)   第四步:照这样说,我该是“黎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第一步和第二步意在让孩子们获取学习文言的一些方法,为下面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文言文作一个铺垫,起个示范作用。第三步,说写并用,希望孩子们把知识学过手(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说的就是这种效果吧)。第四步,是一个知识外显的过程,也叫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孩子们听懂了,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必须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表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就缺乏这个过程,因此过不了多久,孩子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又要花时间重新去补,这就是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解题这个流程中的第二个环节是借住注释了解文章的背境知识。分两步展开,   第一步:自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为此,我作了四个方面的知识储备,①晋朝:历史上的一个朝代;b《世说新语》:这就是《世说新语》的全部内容,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②汉末至晋代:大约5、60年的时间。③氏族阶层:我查过资料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指那些有钱或者有权力的人,再说通俗点,相当于今天当官儿的、大老板这些人。轶事:史书上不记载的事。今天只用到了两个。我认为备课应该作这方面的准备,所谓的给予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嘛。   第二步:自记,一个注释,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知识,让我们再读一次,努力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果让你根据这个注释设计一道填空题,你认为可以把哪些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内容?   设计意图同流程一中的第四步。   三、读课文   共设三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