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5279

名师导学——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日期:2024-05-1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4835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名师,导学,生态系统,稳定性
    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学习指要 一、知识要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稳定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不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 二、重要提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一个生态系统能在自然界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的内在因素。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动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打破。 科学广场 外来物种与生态平衡 澳大利亚原来是没有兔子的。19世纪中期,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运来24只兔子供人观赏。不料,1863年动物园失火,幸免于难的兔子逃到了草原上。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不仅饲草丰美,而且没有天敌,成了兔子的天堂。到了l928年,澳大利亚兔子的数量狂增至40亿只。这使得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灭顶之灾,同时植被的破坏又引起了水土流失。于是澳大利亚开始了人兔大战。时至今日,兔子这位不速之客依然是澳大利亚人的一个难解之题。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 据估计我国目前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50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l00个最危险的入侵物种。我国入侵物种造成的总体损失估计为每年数千亿元人民币。如紫茎泽兰、水葫芦、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等。 . 外来生物入侵是相互的,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解题指导 【例l】某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先用飞机进行马尾松林飞播,然后用阔叶树种进行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阔混交林。这样做对于生态平衡的价值在于 ( ) 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 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 【解析】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越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如果只播种单一的马尾松林,由于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弱,遇到虫害,会使成片的马尾松死亡。因此,通常还要人工点播或补植其他多个树种,以提高树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当然这会增加造林成本,另外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没有关系。 【答案】C 【例2】如图2—8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起初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地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平衡系统就发生了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昆虫是 (填“植”或“肉”,下同)食性昆虫,乙昆虫是 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2)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 和 ;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 (3)在施药后,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下降的原因是 。 (4)在T以前的3条相关的曲线说明 ,在T点以后的3条曲线说明该生态系统 。 【解析】由图可知,乙昆虫的数量通常随着甲昆虫的变化而变化,由此推出甲是植食性昆虫,乙是肉食性昆虫,两者是捕食关系。在施药后,乙昆虫大量死亡,说明药物对其有作用,对甲昆虫则无作用,甲昆虫没有了天敌后,数量会迅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