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6238

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课件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4779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华师大,历史,第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知识回顾(第五分册)1840—1919年 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屈辱、抗争与变革 屈辱: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 抗争:各阶级、阶层的抗争 变革:从器物 ———制度 ———思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和辛亥革命 1919—1949年 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成立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1927—1936年:国共对峙(土地革命) 第六分册中国历史内容:1937—1945年中国全面抗战 ———21世纪初 共6单元(一;二;五;六;七;八) 18课内容 基本线索:努力体现现、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1945年) 核心问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重点内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抗日战争的进程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基本线索:强调“全民族”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1课)(1)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后,日本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必要 ———必要性1、建立背景:(2)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积极倡导并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战略方针;1935年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 社会各届广泛响应,“一二九”运动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在此背景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坚持剿共的政策不满, 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可能性 日本侵华的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大陆政策呈现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1929年经济危机加快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伐 英美等国的自顾不暇为日本侵略提供了客观环境 中国内战给予日本可趁之机日本侵华的概况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制造“华北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的影响 中国: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团结起来,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必要英美:损害英美在华利益,与英美矛盾加深 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召开七大,提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英美:日本对中国侵略,严重损害其在华利益,双方矛盾加深 国内方面:各阶级阶层面对侵略的态度变化国际方面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 装力量的核心;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 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斗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亲爱的全国同胞: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书》 1935年12月9日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左)将军与杨虎城将军2、建立过程:(1)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停止剿共无效的情况下,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B.西安事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