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生化武器及其防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核生化武器。 了解核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2、知道核生化武器被国际社会全面禁止的原因。 3、了解核生化武器防护的一般常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针对核生化武器的杀伤力,掌握核生化武器防护的一般常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如非典时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核生化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行动起来,全面禁止生化武器的研制和使用。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二、新课 (一)、认识核生化武器 1、 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二)、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⑴、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 2.冲击波 ⑴、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 ⑴、早期核辐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