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 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 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 A.紫绡 (生丝织的绸子) 红缯 (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萌蘖 (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 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日啖三百颗(品尝) 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出闽山 (自然,天然) 果树志 (文字记录) 绛囊 (深红色) 蒂部 (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 (横布于天边) 宠幸 (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 (第二次) 浑圆 (全,满) 3、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①不了了之( ) A.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事情。 B.对该解决的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了。 C.该办的事没有办,该解决的事没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 D.该办的事还没办,该解决的事还没解决,特指对工作拖延敷衍的现象。 ②因地制宜( ) A.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制定适当的措施。 B.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D.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4、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 ) 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5、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6、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可增强说明的科学性,指出下面表达科学的一句( ) A.海洋是人类食物的仓库,海洋植物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B.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共有十三种。 C.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D.成熟的荔枝,是深红色或紫色。 7.下列四处引用的作用说明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引用是为辨别正误、澄清事实,也增强了文学性。) B.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帮助说明既轻有薄的特点) C.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来说明荔枝不易贮藏的特点,讽刺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揭露宫廷生活奢侈腐化。也增强了文学性) D.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意在说明发展荔枝生产的必要,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性) 8.选出下列数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B.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