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9746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日期:2024-06-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15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生物,进化,证据
  • cover
课题: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课标与教材: 课标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济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中的第二节。隶属于生物十大一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并未作出具体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要做到引导学生用事实来说明生物确实是进化来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即要通过事实来说明生物确实是进化而来的,而非神创造的。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很多,例如:古生物学证据(化石)、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分类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等。本节重点讲述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化石的概念及在地层中的埋藏规律。 2、明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马的进化历程,培养学生通过事实进行分析推理、推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生物是进化的,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的基础上认识了生命来源于非生命物质,但生命怎样从原始生命发展到现在的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学生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就是针对这一点展开的;无论哪一方面的进化证据的展示,都可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创新支点:基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而后又利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分别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形象的分析了生物是进化来的。本节内容的安排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采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先发散后集中地顺序,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 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生物课件、 学案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观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过程: 1、通入气体模拟 ;火花放电模拟 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实验 2、结论: 3、实验验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第 个阶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化石证据. 阅读教科书7-9页,回答: 1、什么是化石? 2、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二:解剖学证据。阅读教科书9-10页, 回答: 1、什么是解剖学证据? 2、什么是同源器官? 3、具有同源器官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三:分子生物学证据 “分子生物学”研究者的观点?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化石 化石概念:保存在 中的 的 、 、 。 证据 规律:越是 中的生物化石越 、 、 生物越多 越是 中的生物化石越 、 、 生物越多 解剖 同源器官:是指 相同, 相同或相似, 、 学 很不相同的器官。 证据 说明:具有同源器官生物具有 关系,是由共同的 进化而来。 分子生物学证据:亲缘关系越近, 。 五、当堂测试: 1.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2.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