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8 课《词语大接龙———词组输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第 18 课,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中文词组及中文标点符号,本课是对上节课学生学会了单个中文字输入方法之后的一个拓展与提高,要让学生明白采用词组输入不但快捷,还能有效地减少重码字,极大地提高中文输入的速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文输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单个汉字。本课将学会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词组和中文标点符号的方法,以提高中文输入的速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词组。 学会输中文标点符号。 了解全拼输入、简拼输入、混拼输入的方法。 学会使用分隔号进行零声母词组输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词组输入,词语接龙活动,掌握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词组和中文标点符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科学地运用输入法的习惯,提高效率。 养成仔细观察、细心聆听、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微软拼音输人法”输人词组。教学难点:合理使用输方式提高效率。 五、教学策略 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法、微课直观演示法为主, 通过激趣设疑,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观察。课堂中学习元素多样化,通过微课视频的直观示范操作,突破重难点。整节课脉络清晰,各环节衔接紧凑。 本课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词语接龙活动,把中文词组输入、中文标点符号输入等知识有机地串在了一起。本课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进行词组输入练习,学会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词组的方法并且了解三种不同的输入方式;任务二是给短文加标点符号,学会中文标点符号的输人方法;任务三是短文的输入,综合运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和中文标点符号输入的方法,输入短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微课视频的讲解,清晰呈现常用功能键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细心聆听,用心思考,尝试操作,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媒体 ( 教 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旧知, 导 入 新课 复习中排键的指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 “拼音输入法”输入中文,木棉仔最近学习了一些新词语,想把它们输入 到“写字板”软件中,除了用逐个字 输入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更快的输 入中文的方法呢? 引出课题———词组的输入。 复习旧知,以输入“花朵”为例, 复习“拼音输入法”逐字输入的方法。 思考、回答。 复习,回顾,思考。 谈话引入, 提 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 习兴趣。 复习旧知, 为 后面学习新知 做好铺垫。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七、教学过程 设 疑 激趣, 学 习 新知 一、词组的输入。 1. 词组输入的方法是怎样输入中文的呢? 介绍词组输入法。 2.在输入词组时,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组,例如,词组“西安“,第二个字的音节没有声母,在输入音节时,用分隔号“'”隔开。 3.运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在“写字板” 软件中,输入下列词组。(播放演示视频) 仔细观察 思考,观察,记忆。 观看视频 通 过 教 师 讲解, 学习词组输入的方法。通过举例子, 让学生明确分隔号的用法。 直观的微课视频, 加深巩固词组输入的方法。 4.在输入词组时,除了用全拼输入外,还可以使用简拼或混拼输入。 思考听讲 介绍简拼和混拼输入法,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用简拼和混拼输入,虽然可以减少我们击键的次数,但有时候会增加重码,所以在输入词组时,要灵活使用简拼和混拼输入。 5.运用简拼或混拼输入的方法,在 “写字板” 软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