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6879

冀教版2.6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培优测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368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试卷,答题,答案,教版,培优,疾病
  • cover
河北省邯郸市冀教版七年级生物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测试卷 培优卷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肺结核、糖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 2.人体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与人的皮肤是同一道防线 3.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肺结核的传播主要是通过(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尿液 D.汗液 4.每年冬季,同学们都分期分批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的药物和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5.下列图示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7.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免疫能力 B.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预防所有疾病 D.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8.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 A.脾 B.肺 C.肾 D.心脏 9.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的过程。此过程( ) A.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属于特异性免疫 C.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属于特异性免疫D.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10.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 A.破伤风 B.百日咳 C.肺结核 D.天花 11.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 A.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真皮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肌肉细胞 D.肺炎链球菌进入体内 12.下列在生活中看到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过敏反应( ) A.有些人吃了虾后,会发生腹痛 B.一些人脖子等处接触了化纤后起红斑 C.一些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哮喘 D.皮肤接触了过热的水后,会起水泡 1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14.小姜被宠物狗咬伤后,赶快到防疫站打狂犬疫苗,此免疫属于( ) A.计划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15.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16.2003年,“非典”在我国爆发,一些传染病专家尝试将已经痊愈的“非典”患者的血清注入“非典”病人体内,从而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你认为已经痊愈的“非典”患者的血清相当于( ) A.传染病 B.病原体 C.抗原 D.抗体 17.正确、有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 A.饮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食用高脂胁、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食物 D.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18.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瘟病的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那么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