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5945

5.1根本政治制度课件(25 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44021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根本,政治制度,课件,ppt
  • cover
(课件网) 5.1根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 2、人大代表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点) 同学们,你们可以找到本节课的三个关键词吗?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机关) 人大代表 (人) 参加 实现 制 度 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出自 《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由于国家的类型不同,或同一类型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会有差异。 按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有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制;按中央和地方管理的权限分,有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等。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是考虑到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各种基本的政治社会改革工作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也需要一个恢复时期,因此,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由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地方,则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52年12月24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四十三次会议,讨论中国共产党关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提议。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于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进行起草宪法和选举法的工作,会议同时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宋庆龄等32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以周恩来为主席,由23名委员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起草委员会。两个起草委员会中既有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有各民主党派及其他方面的人士,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 进行全国范围的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经过普选产生人民代表,才能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了进行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选举法起草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有关普选问题的规定,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政治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参考苏联选举的经验,很快提交了选举法草案。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3月1日,《选举法》颁布施行。 这个《选举法》的主要特点,是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它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为了在全国开展选举工作,需要统计出准确的人口数据。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随后,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全国各地认真进行调查登记、复查核对、补登补报等大量工作,截至调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