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073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教学课件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1598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必修,专题,三节,宋明理学,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作者:宝鸡中学  华飞宋 明 理 学为什么会兴起理学?教师总结概括:魏晋唐末战乱动荡的环境使儒家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仁政”等主张受到挑战,也日渐失去人们的信任,同时佛、道思想的传播使得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大的冲击。为重振社会对儒学的信仰,唐、宋儒学之士思想上强调道统,政治上推崇儒家的纲常伦理,文化上强调华夷之辨,反对佛教、道教,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也孕育而生。 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儒学,创立了儒学。南宋的朱熹强调“仁”是道德的终极源泉;将三纲五常作为个人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是得“道”,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的专制等级秩序,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影响深远的官方儒学。明代的心学则进一步强调“天理”就是良知,人生修养、做学问的最高目标就是“致良知”,表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儒学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活动,也标志着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三教合一 三教图 (清)丁云鹏思考 为什么儒学的正统地位会受到挑战?(1)儒学权威性削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宋明理学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成熟:二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有纲正。         --程颐程颐认为:“汉之治过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课堂探究 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老聃像提示: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狄之教,激发人民对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从而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二、程朱理学(1)儒学的地位受挫,遭到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程颐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认识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社会政治观: 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二、程朱理学三、 陆王心学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