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092

7、外国诗二首(三)>>豹——在巴黎植物园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79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外国,二首,巴黎,植物园
  • cover
豹 ———在巴黎植物园 [教学目标] 一、分析诗歌中“豹”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谈谈豹的象征意义。 三、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朗读外国诗歌的兴趣。 [教学设想] 一、分组搜集里克尔的资料,组长汇总形成报告,主要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二、诵读品味,体会感情。 三、阅读鉴赏,质疑讨论。对精彩的诗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对重、难点问题分组讨论,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题:说说生活在非洲大草原或原始森林的豹子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抓住豹的野性美,自由,奔驰,凶猛,机警等特点描述,只要符合大自然中豹的特点即可。) 二、整体阅读,简述内容。 诵读并思考: 假设作者笔下关在笼子中豹的就是你刚才想象中的那只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豹,结合诗中所描写的内容,用第一人称豹的口吻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现在你就是那只被囚禁的豹。 (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进入笼中豹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作者对话。) 第一节示例:我不停的在这坚固的铁笼子里走动着,目光焦躁机警地在四处观察,寻找着突围的缺口。但是,这日复一日的走动、寻找,却始终找不到缺口。那坚固的铁栏消耗着我的精力和意志,摧毁了我的信心和希望。想想曾经的我生活在天高地阔的荒野林莽,但是现在却被这铁栏变成的蟒蛇死死地缠住了,心中的火焰熄灭了,只剩下极度的疲倦…… 三、分析意象特点。 这首诗歌对囚困在铁笼中豹这个意象进行细致而逼真的观察和描绘,作者从哪些方面着力刻画豹的形象?作者笔下的豹身上有那些特点呢? (作者抓住豹的心理和眼神刻画了豹的形象,下面从两方面分析豹的特点。) 1?分析三节诗中豹的心理有何变化? (提示:学生可从诗中抓住一些描绘豹的外貌和精神状态的词语进行分析。) 讨论交流:第一节中写在铁栏后来回走动寻找出路的目光,和那目光后透露出的内心世界:疲倦。第二节具体描绘了豹的脚步和身影,透视了豹那强大的力量和意志被困铁栏中的悲剧状态:昏眩。第三节中通过写豹的眼帘和四肢,描写了豹的雄心一现即消失的悲哀与无奈。 2?豹的眼神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题: (1)诗人写关在铁栏里的豹子,为什么要选择从豹子的眼神入手? (2)第一节中,“缠得这般疲倦”中“缠”用的很传神,试分析好在哪里? (3)第三节中,诗人再次写到豹的眼睛,第一节相比,你觉的豹子的眼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怎样理解“在心中化为乌有”这句话? (提示:“画眼睛”———抓住事物典型特征进行描绘。) 讨论交流:眼睛同样也是动物内心世界的窗户,诗歌正是抓住豹的眼神进行细致描写从而深入地刻画出豹的内心世界。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是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变得麻木。而第三节有时无声地撩起眼帘,好象在瞬间又一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一副诱人的前景,它的四肢因此而变得紧张起来,好象要猛然跃起,冲出牢笼。但是当它看到周围的铁栏,以前的努力,刚才的美好景象都“化为乌有”了。 四、体会诗人情感,探究象征意义。 知人论诗,知世论诗。要体会诗人借豹表达的情感和在豹身上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要从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写作此诗的背景。 1?学生展示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强调。 (1)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是德语文学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2)寂寞而不正常的童年时代,暗淡而郁郁寡欢的少年时代,造成了他极端敏感而丰富的内心。(3)满怀理想的青年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