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多样的小饼干 学 科 美 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应用”是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中更明确提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针对“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这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联系生活、主动创作等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现身边小饼干在形状、颜色和花纹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家人”需求设计花点心,让学生们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创造性的设计制作活动加深体会,感受到设计不仅能美化生活还能服务于生活。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多样的小饼干》为人美版教育部审定教材第一册的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课。本课是学生们小学美术学习中接触的“设计·应用”的第一课,是泥塑创作的第二课。与本册的其它“设计·应用”课相比,本课更注重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前一课《玩泥巴》相比,本课更注重形成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及花点心形状的变化和多彩的装饰。本课教材提供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典型的范例。其中,第14页的生活中和教师范作的小饼干照片,向学生们展现出了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装饰可爱的小饼干。第15页展现出的小饼干制作方法和步骤,提示生学泥塑制作用到的:揉、搓、压等方法。第16页的作品启发学生巧用身边各种物品为小饼干添加花纹。两页下部和书页边缘的学生作品图片,展示出同伴用彩泥做出的不同造型、不同颜色、不同装饰的小饼干,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设计制作2-3种自己喜欢的小饼干,并说说自己设计的独特之处。”的艺术实践内容。教材中的文字,为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制作指明了方向。通过“我的发现”、“我来体验”、“我爱探究”、“我能创新”、“艺术实践”、“我会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入深的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学情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泥塑有着浓厚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们从幼儿园起就接触橡皮泥,它就像是会变形的玩具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的运用揉、搓、捏等方法,泥塑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是一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在进行泥塑创作时,往往重点放在色彩的变化上,认为颜色多就好看,忽略了形状变化和花纹装饰所带来的美感,这也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事事有家人照顾,考虑问题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跟少为他人去考虑。但“设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物以致用”,这就要求学生们要站在家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他喜欢什么口味?什么形状?什么样的花纹?……这也正是本节“设计·应用”课要体现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 本次造型表现内容,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联系生活、主动创作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通过设计形状变化、色彩丰富、装饰可爱的小饼干所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根据“家人”喜好进行设计的思考。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小饼干,发现生活中的设计美;实践造型观察,体验泥塑的乐趣,感受形状变化带来的美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泥塑中的颜色与味觉的关系;学习装饰设计,探寻花纹设计的方法和规律;指导实践创作,感受根据“家人”喜好设计小饼干(形状、颜色、花纹)的乐趣。技术准备:教师准备:美术书、教学课件、彩泥、板书、直尺、红色彩笔一支学生准备:美术书、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