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79784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66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治国安邦,章程,教案
  • cover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认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能力目标:知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理解国家机关的运行原则和根本活动准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认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增强宪法意识。   知识目标:探究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宪法意识”,即对学生进行宪法和依法治国基本理念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是整个宪法专册的核心价值追求,本单元本课书的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价值观基础。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下册接触过“规则与法律”的初步学习,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认识比较弱,现实生活中接触宪法的机会比较少,总感觉宪法是“神秘的、高深的、与我无关的”。本节课基于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样的观点与认知。   四、教学过程   导入:2018年3月11日,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   表决通过,如潮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长时间响起。请同学们思考: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阅读感悟:阅读《宪法》序言   提问: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   运用你的经验:  ——— 中国人民是如何掌握国家权力的?通过何种方式?  ——— 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内涵是什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主要的形式有两种,即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   课堂活动: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七条第七十八条,尝试归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内涵。   活动分享后小结: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可以成为“人大代表”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交流后小结:  ———人大代表”的产生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我国对选民的条件限制有三种:1.年龄:要求年满18周岁。2.国籍:必须具有中国国籍。3.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深入思考: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漫画中的公章和笼子分别有何寓意?   小结:公章代表“公权力”,笼子则代表规范权力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拓展空间: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