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气温的变化 【教材简析】 本课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确定测量气温的环境”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观测不同环境的气温等活动,认识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是不一样的。活动2“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目的是通过观测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等活动,认识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应用与拓展“气温变化影响生活”引领学生以藏袍为例进行分析,认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树立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在阳光下比较热、背阴处比较凉,早晨和傍晚比较凉、中午比较热的生活经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能说出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生活体验中提出气温变化的问题。 2.能基于生活体验对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做出假设。 3.能制订探究温变化的计划。 4.能运用气温计观测并描述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 5.能运用统计图表记录整理气温数值。 6.能利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活动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观测气温的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难点:能说出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气温计、卷尺、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计时表、尺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 (出示早晨和中午学生衣着不同的图片。) 通过两幅图片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同一地点在一天内的不同时刻气温是不一样的。) 提问: 一天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确定测量气温的环境。 (1)猜想假设。 猜想: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相同吗 (学生可能会说夏天在树荫下会觉得很凉快,而在太阳下觉得很热;在柏油马路上觉得很热,而在草地上比较凉快。) (2)掌握方法。 ①认识气温计。 出示:气温计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量程与刻度。( 测量范围一般为-30C~50C, 每一小格为1℃。) ②掌握观测方法。 A.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a.手持气温计的上端,不要直接与液泡接触; b.气温计要离地面1.5米; c.液柱静止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视线和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B.使用气温计分别观测相同地面上方,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气温。 C.使用气温计分别观测阳光下,硬化地面和草地上方的气温。 (3)观测气温。 学生分组观测,并把观测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0页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得出结论。 ①思考:比较观测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阳光下和硬化地面上方测得的气温值偏高,背阴处和草地上方测得的气温值偏低。) ②讨论:在什么环境下观测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比较合适 ③小结: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液泡离地面1.5米。 2.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1)做出假设。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 (学生一般会认为早晚比较凉,中午会热一些。) (2)制订计划。 讲述: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际观测,在观测前需要先制订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地点、观测工具、观测时间间隔等。 组织学生根据要求制订观察一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