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93462

历史-几个常考时段——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0次 大小:32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时段,几个,常考,解释,划分
  • cover
几个常考时段———阶段划分题、历史解释题 历史解释题,按照答案编排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考察不同时段的阶段特征。 这类题目通常从小切口出发加以考察,考察方式通常或是图表,或是2020年后新兴的“三图对比判断”,这类题目考生往往可以得到部分分数,但由于知识盲区和发散性联系不够而导致丢分,如被无数出题人青睐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始末。 考察对某个时段、某个实践亦或是某个人物(媒体)观点的评述。 这类题目通常要表明态度,概括观点,提取材料信息,中间部分展开对材料的阐述,最后辩证性的结合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评述正文的结构一般遵循背景/原因—史实—结果、影响、评价的逻辑。在做此类题的时候,应注意材料来源、时代思潮、人物立场、史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如“评述两税法”时,要谈两税法施行的原因(均田制被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财政收入锐减,租庸调制难以继续施行)、史实(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量出而制入”,不分主客户,户税与地税同步征收,分夏季和秋季两季征收)、影响(简化税收明目,减轻人民负担,改变了自战国以来按人头收税的惯例,但未能抑制土地兼并)亦如“评价郑观应的海防思想”结合此人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人物立场来谈,而他的思想也为时代所囿,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要辩证看待。 附下表:考虑方面 对比类型 对比项目 历史事件类 背景 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 过程 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 结果 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 历史现象类 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考虑 历史人物 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考虑 政治、经济制度类 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考虑 考察史料价值 这类题目是试卷常考题型,主要从史料来源、材料内容、信息提取、史料价值等方面入手。附下表:史料价值题的一般性模板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 来源 材料选自........ 总说:是研究何时何地何事件的(一手、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很高的)史料价值,(或可和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对于研究何事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 材料 内容 具体材料A,反映了..... 可用于研究...... 材料从......和......角度反映何时何地何事的状况,.....是.....的一个缩影。 下面,笔者将从前两种题型经常考察的时段特征出发,介绍体系化的基础逻辑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主义出现。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的春天”20世纪10年代—20年代: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人民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关闭。 2.中美关系 ①对抗时期(1949—1969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政策,遏制孤立新中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②缓和、正常化时期(1969—1989年)这一时期美国在越战中严重耗费了国力,在美苏争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