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794020

湘教版初中劳动与技术17课《绣制花山岩画》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劳动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69305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初中,劳动,技术,17课,绣制花山岩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第17课《绣制花山岩画》教学设计 课题 《绣制花山岩画》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初中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花山岩画的内容。 2、学习壮族先民的艺术风格,绣制一幅新的“花山岩画”。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花山岩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绣制花山岩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绣制花山岩画,感受壮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美。 重点 学习探究花山岩画的内容、岩画创作。 难点 对花山岩画内容的理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看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视频———神秘的地方。 师提问:这是哪里? 指名回答。 宁明的花山岩画 2、师: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神秘的花山岩画。 观看视频———神秘的地方。 通过视频引出今天课题———花山岩画。 讲授新课 一、花山岩画 课件出示:花山岩画图片 师:观察图片,崖壁上到底有什么图像呢? 指名回答 1、人物 2、器具 3、双腿半蹲舞状人物形象 4、侧身人物形象 …… 师:图形非常的多,像是在祭祀什么。 师:广西宁明县花山的峭崖上,布满了雄奇而神秘的远古岩画。大大小小的土红色图案,有的像人在练武、起舞、跳跃、跑步等,有的像铜鼓、太阳、猎狗等。让我们走进花山岩画,一起感受壮族古人的智慧、壮族的民俗文化和花山的神奇魅力吧! 思考:岩画中人物形象和画面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文化? 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力量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二、壮绣。 课件出示:壮绣简介和图片 师:壮绣是刺绣的一种,流行于广西壮族居住地区,是一项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民间工艺。刺绣的对象涉及穿、装、戴、垫、用的方方面面,它的图案是抽象的,内容包括花、鸟、虫、鱼、兽、人,特别是壮族的吉祥物凤凰、绣球、青蛙等。而最常见的便是太阳文,因为太阳自古以来就是壮族崇拜的图腾。绣品的题材则主要体现壮族人民从事农业劳作的场面,丰富多彩,独具壮族文化特色。 三、花山岩画的绣制方法与过程。 1、剪出1块27厘米×2厘米的长方形姜黄色中格绣布,用可溶铅笔在姜黄色中格绣布上绘制绣图。取褐色绣线用一上一下的针法绣出绘好的图案。 2、 选2股大红色绣线,用一上一下的针法绣出“花山”两字。 3、剪2块27厘米×10厘米的酒红色棉麻布,分别在绣片的上下缝合。 4、用可溶铅笔分别在酒红色棉麻布上画两条横线,并沿着线用一上一下的针法绣上土黄色线。 5、同样用一上一下的针法在两条土黄色线之间绣上土黄色“八字”。 师:注意:在第4、5步绣土黄色线时,为了使在正面的土黄线长一点,正面的针步可长一些,相反反面的针步应该短一些。 6、剪1块27厘米×47厘米的酒红色棉麻布作为后衬布。 7、再剪1块31厘米×10厘米的酒红色棉麻布作为挂穿口。将挂穿口用的麻布的左右2厘米往里折,再上下对折。先将绣片上边与折好的挂穿口布的一边、后衬布缝合,再将绣片上边与折好的挂穿口布的另一边相缝合。 师:注意:为了使壁挂更平整、挺直,缝合时可在绣片背后加上铺棉。 8、把作品正下方的布边往内折2厘米后缝合收口,再用3股黄色绣线缝上布边制作流苏。 9、花山岩画的制作完成。 思考:你认为花山岩画有什么价值? 活动交流 指名回答。 师: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和世界独特的物质与精神遗产,蕴含着丰富神奇的文化内涵,不仅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文化价值。 四、实践探究 尝试绣制一个简易的小饰物,如小挂坠、发圈小花、小荷包、小布袋、小动物等。 学生动手。 五、随堂练习 1以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